飲 食 調 理

長痘痘-可能是“牛奶”導致?

blank

朱瑞君 營養師
BURGES 團隊・營養調理專題

在過去,我們的認知以及國內外營養指南中, 
牛奶與乳製品是建議每日攝取的食物,
可以補充的蛋白質與鈣質, 幫助長高發育,亦可以強健骨骼。 
不過近期有許多來源指出,牛奶與乳製品會導致痘痘, 
讓許多人相當苦惱,這是否為真呢?

對於各種食物,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適應性, 
體質的差異導致吃不同食物有不同的反應。 
有的人可能針對牛奶中的特定成分敏感而導致痘痘, 
另外也有的人是過敏, 
喝牛奶身體產生發炎反應、皮膚癢、注意力不集中等。

有趣的是,每個人對不同型態的乳製品過敏程度也會不同, 
舉個例子:以往大家都會認為牛奶經過發酵以後, 
乳糖減少、益生菌增加會降低過敏反應; 
不過我們曾遇過有小朋友做過敏原檢測對優酪乳、優格過敏程度大於牛奶。

國外也有研究發現:規律喝脫脂、低脂牛奶與長痘痘有相關性;
而全脂奶卻沒有,這也許與抽離牛奶中的脂肪,
也同時去除了維生素A、D或其他幫助維持皮膚健康的營養素有關。 

blank


是什麼原因,使乳製品容易致痘?  

乳製品|牛奶、乳清、起司等等

  ・IGF-1


這是一種牛奶中常見的荷爾蒙,
目的是讓牛寶寶喝了以後可以長大; 
但是對肌膚而言,容易刺激皮脂增加, 
也會促使角質在毛孔中堆積,而這個賀爾蒙影響女生長痘痘多於男生。

・睪固酮、DTH (一種雄性激素)

乳製品中可能含有此賀爾蒙,
乳製品也會刺激身體增加分泌睪固酮, 
這賀爾蒙原本作用是幫助男性維持性功能、增加性慾以及幫助肌肉強壯, 
女性體內也含有此賀爾蒙。 
而睪固酮、DTH這兩種荷爾蒙,會刺激皮脂腺的活躍,
於是皮脂細胞分化變快、皮脂分泌更多,而助長了痘痘形成。

・促發炎因子 


牛奶中有許多蛋白質與抗體如酪蛋白 (casein)、
α 乳蛋白素 (alpha-lactalbumin) 、 
β 乳球蛋白抗體 (beta-lactoglobulin) 是會引發我們人體發炎反應。


我們可以想像一下:

牛的生長環境跟我們一樣都暴露在許多細菌微生物之中, 
牠們身體必須製造抗體來保護外來入侵, 
同時這些抗體也會透過牛乳給予牛寶寶。  


然而面對這數百種的抗體,人類的身體不一定能夠接受, 
可能把他們當成是不好的外來物質, 
而引發過敏或身體發炎反應, 
痘痘也就是身體發炎反應所呈現的一種形式。

blank


會長痘痘是否就不能喝牛奶?

會引起長痘痘並不會歸咎於單一一種食物,
時常都是整體飲食內容互相交互影響、加成的結果。 
因此建議如果痘痘冒得嚴重的時候, 
除了檢視暫停食用乳製品外,
我們也要看是否吃了其他會致痘的食物, 
例如|油炸食物、甜食、加工食品等等, 
像是許多食品中的添加劑、防腐劑、
色素香料也會促進痘痘產生與發炎。

blank

在日常生活中,吃新鮮食材,增加蔬菜水果很重要, 
另外也可以攝取一些抗發炎的營養補充品, 
例如魚油、酵素、益生菌、蔬果萃取營養素、
多酚類的保健食品也能改善皮質狀況。

延伸參考資料:

[1]Merras-Salmio L, Kolho KL, Pelkonen  AS, Kuitunen M, Mäkelä MJ, 
Savilahti E. Markers of gut mucosal  inflammation and cow’s milk specific
immunoglobulins in non-IgE cow’s  milkallergy. 
Clin Transl Allergy. 2014 Mar 5;4(1):8. doi:  10.1186/2045-7022-4-8.

[2]Caroline L. LaRosa, Kim A. Quach,  Kirsten Koons, Allen R. 
Kunselman, Junjia Zhu, Diane M. Thiboutot,  Andrea L. Zaenglein, 
Consumption of dairy in teenagers with and without  acn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August 2016Volume  75, Issue 2, Pages 318–322

[3]Cappel M,  Mauger D,  Thiboutot D.  Correlation between serum levels of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dehydroepiandrosterone sulfate, and 
dihydrotestosterone and acne lesion  counts in adult women. 
Arch Dermatol. 2005 Mar;141(3):333-8.